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苗乡苗寨旅游路线攻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苗乡苗寨旅游路线攻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苗寨的图腾是什么?
苗族的图腾崇拜有龙神、枫木、鸟、盘瓠等。苗族对龙普遍崇拜,各地苗乡都很盛行。如: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招龙”;湖南湘西地区的“接龙”;云南屏边、砚山、麻栗坡等到境的“祭龙”;广西融水县境的“安龙”等。
可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苗族吗?
苗银——每一件银饰,都是一首诗
头戴银冠,脖挂银项圈,胸前铺满银饰的苗女盛装形象,构成了绝大多数人心中的苗人印象。
姊妹节上身着盛装、佩戴银饰的苗族女子。摄影_秦刚
苗族人对于银饰的喜爱由来已久,记录苗族传世历史的苗族古歌中多次出现的“金银”相关内容就是明证。
黔东南苗族人对银饰的推崇,如今已发展到“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的地步。苗寨里的姑娘一身银饰盛装,饰品可达半人高。部件多可达数百件,重逾二三十斤。这一身繁复的盛装银饰,承载了丰富而生动的苗族历史与文化。以全身最夺目的银饰——大银角为例,水牛角造型就蕴含了水牛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银衣片
除了水牛角,蝴蝶妈妈传说里相关的人与物也是苗族银饰造型的重要素材。苗族古歌里说,世间万物的始祖蝴蝶妈妈由枫树心孕育出来后,水上的泡沫“游方”交合,生下12个蛋。后来经鹡宇鸟孵化,12个蛋中分别生出姜央、雷公、龙、虎、牛、象等12个兄弟。这段传说中的典型元素,如蝴蝶、龙、枫叶等,被广泛运用到苗族各类银饰中,成为苗族纹样和造型的创作源头。
银胸牌。黔东南银饰的瑞兽纹样中,龙纹、凤纹十分常见。摄影_李贵云
这些银饰经过几代苗族人的不断传承和丰富,成为苗族鲜明的服饰特征和民族标志。与此同时,随着与外界交流日益丰富,苗族银饰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呈现出时代性特征。例如各地苗族银饰上的八仙、罗汉、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等纹样,都不同程度吸收了汉族银饰的特色和工艺。
该套盛装包括银角、银发簪、银头围、银耳环、银项圈、银压领、银手镯、银衣片、银腰吊坠
百鸟衣——承载着历史,吞吐着芳华
除了银饰,苗族的“百鸟衣”也是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百鸟衣在历史上第一次一鸣惊人是唐朝的“卉服鸟章进长安”一事。而以“卉服鸟章”之名大放异彩的百鸟衣,能在***长安博得青眼,定然有它的道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百鸟衣究竟是怎么做成的。
缝制传统百鸟衣的底板不是普通材质,而是一整块上好的蚕丝板。在制作百鸟衣前,先要排丝,这是最费工时的步骤。苗族做蚕丝板不会像***做丝绸那样,让蚕先结成蚕茧,再缫丝、织丝绸。所谓排丝,就是找一块平整的木板,在上面画出经纬线,然后让正在吐丝的蚕按照经纬度在木板上边爬行边吐丝。蚕在爬行过程中吐的丝就自然而然在木板上“镀”成了一张蚕丝板。让蚕自己吐丝织绸,表面上看很“自动化”,其实是一件极端费工费时的事情,因为每一拨春蚕吐丝一次后,一个春天就过去了,要集齐能制作一件百鸟衣的蚕丝板,等上三四年算是少的。
“百鸟衣”之名,源自其纹饰中众多的鸟形图案。
经过数年的等待、准备,才真正进入更加繁琐的制作过程。丹寨百鸟衣多为长衫绣衣,由背、肩、袖口、前胸、后背、前后摆片和衣摆羽毛束等十数个部分拼合而成;衣上的图案和纹样***用苗族传统刺绣制作,融合平绣、堆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辫绣、马尾绣等工艺,一绣经年,极尽复杂。
男子的“百鸟衣”上的图案却多为龙、蛇等。摄影 _陈沛亮
几年的时间,一个苗族姑娘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就这样凝聚在一件华美的百鸟衣上,所以,这样的华服自然不会是日常的消耗品。对于苗族人来说,百鸟衣是出席婚丧嫁娶等盛大活动时最重要的“礼服”,更是鼓藏节中参与祭祀活动的“鼓藏衣”,衣上的一花一鸟,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深意。
百鸟衣是苗族噶闹支系的节日盛装,只有在包括鼓藏节在内的重要节会时才会穿出来示人。摄影_李雪
酸汤——你回家吧,我在等你呢
很早以前,苗族人已经发现吃剩的食物放久了会变酸;淘米水放的时间长了,也能形成酸。最初酸的制作包括两种方式:淘米水加热,由霉根菌发酵而成;酿酒的时候,酒糟没发好,往里边不断添水,也能逐渐发酵、变酸。
围绕着酸,苗族人形成了一系列的酸食文化。酸菜:收青菜吃不完,就把它洗了,晾干,放在坛子里,变酸。腌鱼:吃不完的鱼,就在鱼肚里加点糯米,放在坛子里发酵;酸肉:直接把肉放在坛子里发酵……
白酸汤。摄影_陈沛亮
酸汤在苗族人生活中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填饱肚子,更体现在形而上的精神领域。祭祀祖先时,必须有酸汤鱼(有部分地区也会用酸汤煮猪头),而且不能放盐。只有酸汤煮的鱼和肉,才会保佑他们,不用酸汤,“挑剔的”老祖宗们是不认的。女孩出嫁时,嫁妆里会有两条煮熟的酸汤鱼,暗示繁衍子孙,也提醒姑娘不要忘了本,留有妈妈的酸汤,就要经常回家来;而男方,也必须用这两条酸汤鱼祭祀祖先,才表示祖先接受了这位姑娘。
摄影_赖鑫琳
本文/图选自《地道风物004·黔东南》
——END——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海南等地,老挝、越南、泰国等国也有分布。
远古时候,黄河中下游生活着一群蚩尤,后来迁移到江汉平原一带生活,这群人就是苗族的先民。再后来,苗族先民为了躲避战争等历史原因,逐渐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还有一部份移居到东南亚各国发展,成为了苗族侨胞。
在我国生活着九百多万苗族人民(2010年)。他们的方言发展史比较复杂,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语族苗语支。现在,苗族方言分化成了湘西、黔东南,、川黔滇三大方言。
作为一个苗族聚居区的不那么纯正的苗族,我可以答一答除大众所知的所谓当地人的看法。
关于银饰,苗族人确实很喜欢银。苗银一般来说纯度不怎么高。奶奶家在旧社会是地主,后来没落,爸妈结婚的时候很穷,啥也没有,唯一有结婚气氛的就是打了一对银戒指,这对银戒指的来源便是奶奶曾经的一件衣服的两颗扣子。
关于下蛊。建国之后不能再讨论巫蛊。不过本地有两个苗乡(不是地笋苗寨)。时常听老人们说,生人去到那里不要喝那边的水,不要吃那儿的东西。同学的妈妈曾经给我说过一个关于那其中一个乡下蛊的故事,同学的妈妈说这是她的妈妈告诉她的,也就是,同学妈妈的妈妈说:她妈妈(同学妈的奶奶)和妹妹被那个乡的一家人叫去吃饭,吃完饭晚上回城,之后两人开始不吃不喝,一个月后便相继去世,家里人一致认为她两是被人下了蛊,说起来也是解放前的事啦。
苗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也没那么愚昧,和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一样,受教育。所以也不用稀奇说我因为居然还过了六级,我是苗族,也是中国普通大学生啊。本地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也有一些事出国留学,没有什么稀奇,当然,教育肯定还是不能和大城市比的了。
我们的节日,节日无非就是搞活动,吃吃吃。我们依然过的节日有四八姑娘节,吃黑米饭,这些都是有典故的。村寨里面民族特色保存的更好一些,还会在一些节日里盛装对歌。老一辈的人还会说苗话,我这代人会说的少了,父辈多些,奶奶辈是苗族的基本说方言和苗话。
加榜梯田在贵州哪里?
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80公里,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
苗族文化宣传语?
逛苗家寨,赏西江月。西江千户苗寨,牵挂一辈子的地方。雷山苗寨,生态旅游好地方。人类路上的家园,大地永恒的居所。走进中国苗族文化中心,体验中国最好玩的地方。走雷山,逛苗寨,醉苗乡。苗舞醉心,苗酒醉情。
青山环抱,绿水穿流小城田园风光;风情浓郁,歌舞升飞人间竞赛仙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苗乡苗寨旅游路线攻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苗乡苗寨旅游路线攻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