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河渔村攻略旅游路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黄河渔村攻略旅游路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陕西和山西之间隔了一条黄河,如此长的距离是否有几个合适的渡口?
我在山西省正西面的柳林县,仅柳林县就有四个渡口去往陕西。
1,碛口。
碛口镇位于柳林县的北面,举例柳林县的西北角王家沟仅几公里。现在碛口是历史文化名镇,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
上次去的时候,骑着摩托车,沿着黄河,风景很美。碛口实际上是黄河的一个拐弯处,水流比较湍急,可是拐过弯后又乖乖的,所以在碛口附近,很多孩子在浅滩上玩水。
2,军渡。
柳林正西面是陕西的吴堡县,吴堡县在黄河边上,和柳林最西面的军渡村隔河相望,中间有两个桥,一个是国道,一个是高速公路。从军渡村到吴堡县城只需要几分钟走路就行。
3,三交。
目前柳林县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就是三交黄河了,坐个游艇黄河上冲浪,再到对面陕西的山上散散步,只要100多元就是全套服务。还不错,上次带孩子去,没有爬山,就在河边捡拾石头了,很开心。
4,孟门。
孟门据说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功臣。商鞅的师傅尸子说:
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孟门古代叫做“蔺”是蔺氏的发源地。
历史上的黄河晋陕大峡谷并没有成为天险,因为黄河的水量不大河面不宽,但是除了春秋战国秦晋之战,秦魏之战中不断争夺黄河渡口,以及抗日战争中日争夺黄河东岸,这里的古战场并不多。
既然黄河很好渡,为什么很多进攻陕西的战争都以争夺潼关和函谷关为核心?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其他的路更难走。
图中可以看到,从东往西打,必须通过崤山函谷关这个空道,北面的太行山拦路,太行八陉哪个都是险关,关键还容量小,大军队展不开。南面走了汉中平原,还有翻越险峻的秦岭,地形更复杂。
就是说,东西之战,只有潼关适合大兵团打开作战,优势军队容易展开。如果在太行八陉或者黄河渡口进行争夺,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事实上,历史上控制山西、陕北、陇西的,关中基本就是盘中餐了。举几个例子看:
1,唐朝初建,从太原起兵进关中,风陵渡临晋关一鼓而下,没有遭遇什么挫折。
2,唐末,在陇西和陕北的军阀或者异族,多次进入长安进行抢劫,潼关反而成了皇帝每次逃命的方向,唐朝皇帝9次大逃亡,大多数时候选择潼关方向。
其实在晋陕两岸黄河渡口数不胜数。两岸有较大村落的河段就有渡口。秦晋交流的频繁密切才有秦晋之好的现实。如我所在佳县县城(靠河)为例,就有大会坪,小会坪,桃花渡及南河底,峪口有航向山西方面的渡船。现在,在晋陕黄河大峡谷,跨河公路铁路大桥也基乎县县有(包括浮桥)。极大方便了晋陕两岸及周边地区的交流,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陕西和山西之间隔了一条黄河,有多少渡口不重要,重要的是两省人民从古流传有“奉晋之好”的传说。古时的羊皮筏子,就是两省人民的交通工具,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着,自己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底下迁徙过来的。
我们常走的渡口是风陵渡。最近的是吳王渡口,我还沒去过,听说是浮桥,女儿春节回来走的就是吳王渡口!我们和陝西遥遥相望,晚上能看见对面的灯光象星星闪耀!陝西比我们条件好些,那时我们家乡还沒有电,非常羡慕!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它在陕西和山西之间的河段长度为约500公里,沿岸地形复杂,且河道宽阔,所以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作为渡口。
然而,在历史上,由于黄河的重要性,人们在黄河两岸建立了许多渡口,方便人们和货物的交通和运输。这些渡口通常位于河流的弯曲处,水流相对平缓,水深不太深的地方,比如黄河在陕西和山西之间的几个著名的渡口有:
- 潼关渡口:位于陕西省潼关县,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要地。
- 河津渡口:位于山西省河津市,是黄河上的古老渡口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 晋城渡口: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渡口之一。
除了这些著名的渡口之外,黄河两岸还有许多小型的渡口和渡船,可以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基本出行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黄河水流湍急、河床沉淀物质多、河道易于变化等特点,黄河沿岸的渡口和航道安全风险较高,需要谨慎使用和管理。
乌海市渤海湾区地名介绍?
海勃湾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中部、黄河东岸。市人民***驻地。面积860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5街道办事处。区人民***驻海勃湾新华大街。海勃湾系蒙古语、藏语合音名词“海诺布陶海”的变音,意为“雄狮湾”。原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地,1955年析置桌子山矿区,1961年改海勃湾市。1***5年改办事处,1***9年改区。有煤炭、建材、冶金、机械等厂。游览地有人民公园。
乌海市海勃湾区中“海勃湾”名字,是由蒙藏语“海若布刀亥”演变而来,意为“雄狮之湾”,海勃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东北部,东倚卓子山(乌仁都喜乌拉)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为邻,西隔黄河与乌达区相望;南至四眼井与海南区相连,北与鄂托克旗蒙西镇交界,有“黄河明珠、沙地绿洲、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水上新城”之美誉。
金玉市场,位于机场路上,飞机场,格兰云天大酒店,阳光万豪酒店,乌海市广场,星云大酒店,蓝梦酒店,乌海公园,乌海万联商场,万客隆商场,盈泽元商场,金盘商场,乌海宾馆,302农贸市场,乌海万达,乌海湖,甘德尔山,***湾,甘德尔桥,老付鱼村湿地
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接触过上海人,印象如何?
我是北方人,可是因为常年呆在上海,对上海人还是很了解的!
网上常有人说:上海人一家就买一根排骨,全家吃!这种盲人摸象的事情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人家买一根排骨,可是还有别的菜啊,上海人是非常注重吃的,并且非常讲究色香味俱全,摆盘要精致,菜式要多样化,菜品要新鲜,每样小菜不在量多,但一定要精致可口,东北这种大乱炖,一锅烧是不会出现在上海人家的桌子上的,所以,北方人别以为上海人买一根排骨就只有一个菜,你们的一盆排骨,可能赶不上人家一条鱼!
上海人很有分寸感,界限感,我姨夫从东北凌晨4点到上海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接他,并且住在我家,上海人绝对做不出这事,他们不会去亲朋好友家打地铺,只会选择酒店!
上海人注重契约精神,他们轻易不答应事,但是一旦答应,就是个承诺,必须做到,不像北方人几杯酒下肚,就夸海口,拍着胸脯乱保证,结果做不到,还说对方傻!
上海人懂法守法,守秩序,温文尔雅,他们骂人绝不动手,外地人有时候会嗤之以鼻,可动手了就是英雄了?
上海是最讲究男女平等的地方,女孩子们各个都拥有好的学历,都是职场女性,很少有家庭主妇一说,反观外地女孩子好多都是全职主妇!
上海男人真的很温柔,细心,他们真的尊重女性,疼老婆,他们从来不觉得洗衣做饭是女人的事,他们大多都会帮对方的忙!
上海是极其喜欢女儿的,是一个重女轻男的城市,女孩子的出生会让一个家庭开心不已,而且上海爸爸各个都是女儿奴。
总之,我特别喜欢上海和上海人!
本人是来上海十几年的江苏人,上海土著亲戚朋友同事比较多,应该有发言权。
上海人令得清,有分寸感,不太会冒犯别人,主要是因为珍惜羽毛,要面子。 坍台的事不太会做。不过上海也有鄙视链,老一辈对杨浦闸北的看法不好,觉得卢湾黄浦静安出生的的素质普遍高很多,家境好的教育水平普遍高。不过现在地域这点越来越淡化了。
上海的老阿姨老爷叔比较会生活,咖啡下午茶老年大学,疫情以前热衷各种国内外旅游,比较想得穿,带孩子是不愿意多带的,很多上海小年轻家里请保姆的。吃得很讲究,水果海鲜是家常必备。不太会买名牌,但是穿着注重搭配。我女儿奶奶家里很整洁,也点洁癖,抹布分很多块,我经常瞎搞一通,被嫌弃一番。我女儿的奶奶自打我认识的时候就是一头棕色***浪,到现在六十多了还是。 以前刚接触的时候有些思维让我觉得和我妈的思维天差地别,比如我家奶奶一直鼓励我要打扮漂亮,穿得好,经常买一堆衣服给我。 吃饭的时候让我多吃菜少吃米饭,经常说米饭没什么好吃的,菜多吃点。 而我妈给我灌输的就是老想着打扮的人不太正经😂。
还有同样是时髦,上海小姑娘的时髦和别的地方来的小姑娘不太一样,得体不张扬但是挺养眼,我和一位外地同事经常研究隔壁公司上海小姑娘的穿着😂
上海人做事比较利索,工作中接触的基本就是这样,思路清楚,执行力强。
优越感确实有,但是一般人不会表露出来的。这种心态估计全国哪哪都一样。反正我们18线县级市里的还鄙视我们镇上的,也是乡下人的叫😂。层次越高越有钱的上海人,优越感越隐藏的好,或者说眼界宽了可能没有优越感的概念,毕竟山外有山,不会用一纸户口去做阶层划分。 相反经济比较差到现在还住在弄堂的底层市民优越感越强。
总体来说,我喜欢和上海人交朋友,没什么心理负担。素质普遍高,相处相对舒服。
上初中时,家对门曾经居住过两口子都是上海人,六十年代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同学,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四川。
两口子穿着打扮,怎么看都是大城市来的人,挺讲究,对人挺客气,遇到熟人都是主动打招呼,说话轻言细语。
在国防单位从事计算机工作,七十年代末,两口子调到北京一家部级单位继续从事计算机工作。
班上一位同学,一直跟着在上海的母亲生活,后来随转业的父亲来到四川,成为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
同龄人里显然属于那种见多识广的人物,从他嘴里知道了不少上海的故事。
人很精明、能干,后来在科研单位当工程师,顺带着发挥一技之长,在外面也挣了不少。
自己曾经工作单位开车的司机,上海人,情商高,人也能干,换了五、六位院长啦,没有谁对他不满意,甚至都退休了,还返聘回去开车,这都快六十五岁,真正要成为老年人了,这才没有再返聘。
例子还有,就不都一一说下去了。
自己熟悉的上海人,总体感觉,精明、能干,善于思考、点子多,适应生活及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很强。
一个1000人口的村庄来了5个外地人,本地的会嘘寒问暖、照顾关心;来了50个外地人,外地人会自发抱团,本地人会有抵触、排拆;来了500个外地人,会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帮亲不帮理,甚至械斗都有可能;而当来了5000个外地人,外地人会分化,老乡自发抱团,与本地人的关系倒会缓解。但是因为本地人占有最多的原始土地和生产资料,有先发优势,因为患不均反会被孤立,但随着村庄的不断扩大、发展,最多几代人也基本平衡了。
上海2021年常驻人口2489.43万,流动人口1047万,其中***310开头的1100万不到,当中绝大多数还是1984年前户籍登记在上海的解放前后移居上海的原籍江浙皖鲁赣的人。所以说上海排外真的有点莫名其妙,而且这说法从改开之初就有了,说来说去主角就是几个老阿姨、一句乡下人。
就我来说,我父亲苏州人,抗美援朝后退伍,因为是技术兵分配来上海,母亲原籍绍兴,解放前外公摇船来上海就住在黄浦江的船上,我老婆宁波人,尽管我们都是310101的,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但严格说来也是前几批外地人。真上海本地人,也是被那些谣言里的老阿姨称为的乡下人,而且人家自称也是乡下人,一点点自卑感都没有,到了现在不光没自卑感,说自己是乡下人倒有种浓浓的优越,有宅基地啊,毕竟现在城市户口好弄,想回农村简直不可能了。
上海外来人口多,最重要的优势就是人情社交比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少,所以相对来说讲制度、讲规矩,这当然会得罪一部分习惯了人情社会的人,而且往往这部分人相对相当善于表达。从上海的户籍构成看上海真正是全国人民的上海,海纳百川,希望所有人都能维护这个制度,只要有能力能吃苦都能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刚开始与前几代比当然会有落差,但通过努力,现在许多新上海人比前几代活得舒适、滋润的多去了。
上海是个***城市,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上海是特大城市,是国际大都市,是世界上各国人民向往的城市,总体来说,上海人素质比较高,懂得精打细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错,这就是我喜欢上海的理由。
包头附近有什么适合骑行游玩一天的地方?
你问了:包头附近有什么适合骑行玩一天的地方?我来推荐几个。
一、驻地→南海公园
二、驻地→石门水库风景区
三、驻地→桃儿湾
路线:上固阳大道,沿途北行,过第一个收费站西拐下路基,过昆河河漕即到。
四、驻地→赛汗塔拉生态公园
五、驻地→小白河黄河谣风情园
六、驻地→黄河大桥
七、驻地→达拉特旗兴昌渔村[赞][赞]
路线:过黄河大桥收费站,再骑行五六公里就到了。这渔村值得去,不仅能吃到正宗黄河鱼,还有荷花、油菜花、芦花可赏,农家风情宜人。
以上之处,皆可手机导航而至,祝你骑行之旅玩的开心、愉快!
包头老美了,可以玩的地方可多了,至于说在包头可以骑行游玩一天的地方,估计包头的人都会向你推荐赛汉塔拉生态园。赛汗塔拉生态园又叫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赛汉塔拉蒙古语的意思是美丽的草原。这个地方在包头老有名了,包头的人都知道,号称是全国城市中最大的天然草原园区。
赛汉塔拉生态园的占地面积达到了537公顷,草地面积差不多380多公顷,园区内天然的草原景象,高低起伏,间杂着大量的杨树和柳树,一条小河在生态园中潺潺流过,林中不时有鸟飞起,空气弥漫着醉人的自然气息,极目远望,天苍苍,野茫茫,感觉就是一个舒畅。园区内分为几个大的景观区,有民族文化区,综合开发区,度***区还有一个生态科普示范区,民族体育竞技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等等。园区内的硬化道路非常的适合骑行游玩,园区南北长约四公里左右,东西宽约两公里左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是不是够大?一圈儿骑车下来差不多就有十公里左右的里程,玩儿一天,问题肯定是不大的,如果就想骑着玩儿,那咱就多绕两圈儿。如果是第一次到生态园游玩,建议还是好好的看一看,比如祭敖包,就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一个缩影,据传说,蒙古牧人每次经过敖包,都要在敖包上放几块石头,顺时针绕三圈,同时心中许愿,是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一个象征。别具一格的蒙古包错落有致,风情园里面有山鸡,獾子,狐狸,布谷,百灵,据说有4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面。鹿苑可以和梅花鹿近距离的接触,有兴趣的话,还可以亲手去喂它们。
赛罕塔拉生态园入园是免费的,这个地方是绝对值得来一趟的。如果你是在青山区的话,直接导航骑自行车就可以去了。建议去之前还是先导航一下,看一看距离,再确定怎么过去。
昆区—南海公园(约28公里)
骑行线路1:昆区—一宫—建设路立交桥(南拐)—210国道—哈屯高勒路口(直行)—机场高速路口(22公里)(上机场高速)—飞机场—(直行)南海公园(路况较好、人流量少)
骑行线路2:昆区—友谊大街—阿尔丁大街(往南)—(稀土大厦)黄河路(往东)—万青路(往东南)—哈屯高勒路口(南拐)—机场高速路口—飞机场—(直行)南海公园
山东农村有哪些独特习俗?
感谢提问。
山东作为圣人故里,礼仪之邦,习俗颇丰。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对本地农村的习俗自然再熟悉不过。但是否独特,却未可知。
说起习俗,自然离不开节日,因为大多数习俗与节日有关。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我们家乡有包饺子、唱社戏、踩高跷、跑旱船等习俗。社戏以吕剧、山东梆子、茂腔等剧种为主。
正月十五闹花灯,我们家乡有舞龙灯、放烟花和打灯火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家乡有炒糖豆、开新犁、打屯子的习俗。
清明节我们家乡有登高望远、踏青赏花的习俗。清明当天早晨要在门旁插上松柏枝和柳条,并为了纪念介子推寒食三日不见烟火。
端午节我们家乡有包粽子、取艾草的习俗。
财神爷(农历七月廿二日)我们家乡有敬财神许愿的习俗。
中秋节我们家乡有吃月饼、团圆赏月的习俗。
腊八节我们家乡有做腊八粥的习俗。
腊月廿三我们家乡有辞灶王、发纸马的习俗。
山东农村的节日习俗大约就是这些,您看有哪些是独特的?欢迎讨论留言。
我是山居斋主,喜欢的请关注我。
山东是孔圣人的故乡,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山东当地的民间礼节特别多,从年文化,到丧葬文化,再到嫁娶文化,几乎能写成一部百万字***。
我们先来说说年文化,山东人家里大部分睡大炕,所以都有锅灶,锅灶有灶王爷张郎掌管,说起灶王爷这里还有民间典故。
张郎的大老婆叫郭丁香,非常贤惠,后来小三李海棠上位,张郎就和前妻离婚。
张郎因为休妻,坏了天理,上天让他瞎了眼,小三李海棠弃他而去,前妻郭丁香仁义道德,回来继续照顾他,张郎眼睛好了之后,发现是郭丁香在照顾他,羞愧难当,一头撞死在锅灶上,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君。
从此后,每年腊月23,山东的家家户户都会给张郎和两位妻子贴灶目头,做杂面条吃,并且有顺口溜说到: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碗杂面汤。所以说,当大家看到这个"灶目头"时,左边那位夫人就是郭丁香,右边那位就是李海棠,也就从这一天,山东的年就开始了。
年三十除夕这天,夕阳西下,家家户户到祖坟里请先人回家过年,挂家谱,包有硬币,红糖,栗子,大枣馅的饺子,除夕夜里谁吃到钱多,来年就发财,吃到红糖有甜头,吃到栗子早生贵子。
最主要的是,大年五经天给先人烧的那炉香一定要整齐,不整齐那可就不吉利,老人们要坐在家谱前陪祖宗过年,这叫"守岁"。
大年初一这天,邻里之间大拜年,晚辈们要给长辈们磕头。
正月十五元宵节傍晚,各家各户要到祖宗坟前送豆面灯,让先人照着捉虱子。从此这个年才算是过完了。
说完了过年再来说说嫁娶,嫁娶首先要到先生那里查日子,看看两人属相和那一天能匹配,日子定下之后,男方把"日子"送到女方家,送了"日子"之后,女孩离出嫁不能超过40天。
男方到女方接亲那天要赶早,这叫"抢福",结婚的被子四个角要缝上栗子,钱币,预示着新人早生贵子,生活富贵。
媳妇接过来之后,被子铺在炕上,新郎新娘要"踩炕",两个人站在新被子上走几圈,从此以后,两个人就要成为睡在一起的两口子了。
说到丧葬文化讲究更多,家有老人去世,亲朋好友来吊唁,要行三拜九叩大礼,还要吃"茶煎",当故人的骨灰盒在放到坟墓后,儿媳妇要第一个往坟墓里撒土,这样注定日子以后会兴旺发达。出殡回家的路一定不能顺原路返回,要绕道返回,防止故人的灵魂再跟随回到家里。
这里要提的一点是,每年过年如果是年前立春,出了嫁的姑娘千万不要回娘家,要回也得等过了年。如果不遵守这个规矩,娘家的哥嫂就要和她吵架,因为出了嫁的女孩大春回娘家,娘家人就会"断后",这可是大忌。还有出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过年。
看了以上这些传统文化,大家会觉得山东的礼节确实多吧,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上这些老的风俗习惯慢慢在改变,但是多数人家还是在讲究,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吉祥如意,不愿意去破坏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我是城乡彩虹桥,很高兴聊聊关于山东农村独特得习俗的话题!
首先,我是山西人,为什么能聊聊关于山东农村的习俗呢?因为有一帮山东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有十几年的工作生活的经历!所以对山东农村的习俗还是有一点感受和了解的!
那山东农村有那些独特习俗呢?城乡彩虹桥君就从这几方面来聊聊。
一,山东农村里独特的酒文化。
酒文化在中国流传了千年,喝酒成了中国人待人接物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山东人民的酒文化更是发挥到极致。一句话描述就是,“没有什么事是喝酒解决不了的!”从人的出生,满月,百岁,升学,结婚,去世,房屋上梁,各种节日,还有就是闹矛盾打了仗,也就一顿酒就搞定了。
山东农村人的酒量普遍都很大,酒桌上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有些我都数不上来了!前几年的喝酒划拳是太兴盛了。据我山东朋友介绍,他们父辈们中午喝酒加上划拳,能连着喝到晚上十一点多,你说厉害不?听着都竖大拇指。
关键是山东农村里,女士喝酒还相当厉害。我朋友据说有时候陪客人喝酒不行的时候,他夫人就顶上去。喝趴下客人是不在话下。
二,山东农村里很重视礼仪。
山东不愧为是孔孟之乡,礼仪文化传承相当的好。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等等这种习俗是很让人敬佩的。
从结婚,祭奠等等这些仪式上,接人待客等等一些过程都能看的出这些山东农村文化传承的相当的好。
最简单的酒桌上,座位排序都非常有讲究!客人不论年纪大小,家里长辈都会让你做上座,很客气。
三,山东特有的农村里大煎饼。
你去山东农村里,你没吃过山东大煎饼卷大葱,你都不好意思说去过山东。
城乡彩虹桥的好朋友,每次回山东农村老家,我们都一起要去农村集市上去转转,买上几包大煎饼。农村的集市上,除了琳琅满目的日用品,最显眼的位置莫过于,卖山东大煎饼的老大娘,小媳妇,他们麻溜的把一张张大煎饼折叠成方块,装在塑料袋里,远看就像一袋袋“豆腐块”!
山东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大煎饼。即使是不方便带出去,哪怕发快递也要发一些。他们吃饭,把好吃的菜,鱼,肉都要夹在煎饼中间,大口的吃着,看着都香哪!可惜了,城乡彩虹桥君胃口不好,吃了有点胃反酸。
最后,由于时间有限,城乡彩虹桥君就把用山西人的视角观察下的山东农村独特的习俗记录下来一些。有机会还会继续分享精彩内容。
欢迎大家关注城乡彩虹桥君头条号。在留言区交流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河渔村攻略旅游路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河渔村攻略旅游路线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