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安徽旅游十强县?
  2. 豪州属于哪个省?
  3. 苏州阊门是什么地方?为何好多人的家谱都写着从阊门迁出?

安徽旅游十强县?

1.金寨县天堂寨镇(天堂寨景区,天涧漂流景区)

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潜山市天柱山风景区

3.九华山风景区

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石台县仙寓山景区

5.越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景区,石佛村等)

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绩溪县家朋乡(尚村,霞水村,磡头村)

7.青阳县九子岩景区

8.黔县柯村镇(柯村村,胡门村,江溪村等)

9.郎溪县大佛山养心谷景区

10.庐江县杨家墩景区

豪州属于哪个省?

豪州属于安徽省。

亳州,别称嵇方、谯城,隶属安徽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是安徽省域交汇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经济圈直接辐射区,享有“药都”的美誉。

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总积8374平方公里,景点有花戏楼、华祖庵等。西晋置谯国,后为谯郡;唐武德四年,更名为亳州;1912年,改为亳县;1986年,撤亳县建亳州市(县级);2000年,设立地级亳州市。

豪州属于安徽省。

凤阳府,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同年府治由古濠州城前往新建的明中都城,凤阳是朱元璋出生并生长的地方,凤阳府治今凤阳县城。凤阳府下辖五州十三县,亳州、宿州、颍州、泗州和寿州五州,明代隶属于南直隶,清代隶属于江南省和安徽省,1913年废府留县,置凤阳县于凤阳府城,1914年置淮泗道于凤阳府城,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往蚌埠镇,1947年蚌埠镇脱离凤阳县,府城重新成为凤阳县城至今。

亳州是安徽省地级市,不属于其他市管辖。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亳州盛产药材、白酒、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属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中草药集散地,古井贡酒的产地,素有“中华药都”的美称,而且一年一度的“药交会”更是享誉全国。

①即濠州。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镇西。《元和志》 卷9濠州: “濠字中间误去水,元和三年又加水焉。” 《元史·地理志》 濠州: “阻淮带山,与寿阳俱为淮南之险都,名初从豪,后加水为濠。”

②蒙古置,属懿州。治所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饶阳河之西。至元六年 (1269) 废入顺安县。

安徽省。

亳州市属于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城市 ,亳州包含三县一区其中,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构成,这个城市文化丰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称号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白酒基地,其中,连续三年支持春晚的古井贡酒就来源于此地,人文地杰

苏州阊门是什么地方?为何好多人的家谱都写着从阊门迁出?

家谱中写着从阊门迁出的这些人祖上,大多与明初的“洪武赶散”***有关。

苏北大量的现存家谱中记载着其先祖是明初,而且无一例外地称苏州阊门人,没有具体的街巷。其实“苏州阊门”只是个地域概念,自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在此相土尝水建筑阖闾大城以来,阊门是苏州城的主要城门。

隋炀帝开挖江南运河(大运河江南段)以后,阊门是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要道。之后成了康熙、乾隆皇帝南巡的必经之地,《红楼梦》里称之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就其原因而言,乃是其水陆要冲的交通地位决定的。

明清时期,这一带更是南北货运的集散地,阊门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南码头”、“北码头”、“万人码头”等历史地名,这些看似很不起眼的地名,却承载着这个地区的历史,传递给后人的信息是它昔日的辉煌。


洪武初年,阊门的交通地位已经确立。朱元璋打下苏州后,生怕苏州百姓不服他统治,即所谓“大族相聚为逆”,于是,便想到了用大规模迁徙***之法。

一方面可以削弱苏州百姓结派抱团,与朝廷为敌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补充苏北地区因战乱而丧失的劳动力。苏州百姓历来恋家,当然不愿远离家乡去苏北,于是强硬的“赶散”就不可避免。所有被送往苏北各地的人,都是从阊门码头启程的,背井离乡时最后看到、也是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巍峨的阊门城楼,在越行越远的当口,这是苏州留给这些被“赶散”人的最后记忆,也是永恒的记忆。

在到达新的栖息地生活后,会口耳相传地告诉他的子孙们,不要忘祖———苏州阊门是你们的祖先呆过的地方。


于是,后人在编修家谱、族谱时,就把他们的始祖定为苏州阊门人。

今天的盐城人几乎都会告诉你祖籍是“苏州阊门”的,是“洪武赶散”让他们的祖先从苏南来到苏北的,这种文化现象与山东人所说祖籍是***县大槐树下是相同的。


那什么是“洪武赶散”呢?

“洪武赶散”是明朝初年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一般称作“洪武迁徙”。至正二十三年(1363)张士诚在苏州建立根据地,自称吴王,与朱元璋抗衡。1367年张士诚兵败被俘,缢死金陵。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明朝。

洪武帝为巩固***,下令将苏州城内原来支持和拥戴过张士诚的士绅商贾没收家产,责令全家迁徙到外地垦荒屯田。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洪武迁徙”,亦称“洪武赶散”。

“洪武赶散”始于明朝初年,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冯仁宏撰《新安镇源流》(见《新安镇志》)记载称:“大明洪武登极之初,虑大族相聚为逆,使各道武员,率游骑击散,谓‘洪武赶散’,子孙相沿,传世为例。传至嘉靖,适奉旨击散,而苏之阊门周姓、常之无锡惠姓,以及刘、管、段、金皆被赶散,来至朐南(原海州以南地区),芦苇荒滩,遂各插草为标,占为民地,以作避兵之计。后人烟渐繁,乃诣州请为州民,州牧载入版图,是为里人。”因为当时这些被“赶散”者,无一出自自愿,而是强制性的,加上是武装押送,事情集中发生在洪武年间,故称为“洪武赶散”。

苏北许多县的人口始祖多从苏州迁徙而来,不少旧宗谱均有记载,也有称“红蝇赶散”、“红蜂赶散”或“红巾赶散”、“红军赶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汕头濠州区旅游景点大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